2011年5月3日星期二

爲什麽叫馬桶呢?

人坐的桶,爲什麽要叫馬桶?這要追溯到北宋時期歐陽修的《歸田錄二》中的“木馬子”, 這是對于馬桶最早的文字記載。至于馬桶的曆史,這得從漢朝說起,《西京雜記》上說,漢朝宮廷用玉制成“虎子”,由皇帝的侍從人員拿着,以備皇上随時方便。這種“虎子”,就是後人稱作便器、便壺的專門用具,也是馬桶的前身。據說這種“虎子”也是受高祖劉邦以儒生之冠當溺器而受到啓發才發明出來的。

關于“虎子”的發明還有另外一種說法,也與皇帝有關。相傳西漢時“飛将軍”李廣射死卧虎,讓人鑄成虎形的銅質溺具,把小便解在裏面,表示對猛虎的蔑視,這就是“虎子“得名的由來。可是到了唐朝皇帝坐龍庭時,隻因他們家先人中有叫“李虎”的,便将這大不敬的名詞改爲“獸子”或 “馬子”,再往後俗稱“馬桶”和“尿盆”。以後的發展,如俺們所見,不管怎麽演變,基本擺脫不了盆形和桶形的外觀。這便是通馬桶的前身後事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