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6日星期五

溫室氣體對未來氣候的可能影響


地球氣候史中多次暖期發生時,溫室氣體含量也較高。在未受到人為干預的情況下,大自然自有其一定的韻律,地球上的生物想躲也躲不掉。然而,現代人類面臨的問題是,過多的人造溫室氣體的排放,是否已經或即將破壞大自然的韻律,留給後代子孫一個毀滅的未來。
如果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持續升高(不可避免的事實!),「政府間氣候變遷研究小組」(Intergovenmental Panel for Climate ChangeIPCC)的科學家估計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比1990年高出0.9°C3.5° C。其中,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大約佔70%,其他溫室氣體約佔30%。由於海洋熱容量大,比較不容易增溫,陸地的氣溫上升幅度將大於海洋,其中又以北半球 高緯度地區上升幅度最大,因為北半球陸地較多。但是,北大西洋的氣溫不但不上升,反而下降。依據推估,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將使全球平均降水增加,尤其以冬季 的高緯度地區最為明顯。在低緯度地區,高壓氣體,原本降水量就比較大的地區的降水量普遍增加,尤其是南亞與東南亞。全球平均氣溫上升,海水溫度也上升,體積膨脹加上 極區冰雪溶化,使得全球平均海平面逐漸上升,在 2100年時將比1990年高出38公分至56公分。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海水體積膨脹,格陵蘭及南極洲冰川溶化的影響較小。
在氣候變異度( variability )及極端氣候方面, IPCC 科學家作了以下結論:
  1. 氣候平均或變異度的微小變化可能使極端氣候發生頻率產生相當大的變化。
  2. 普遍增溫將導致高溫情況的發生頻率昇高, 但使低溫情況的發生頻率降低。
  3. 暴雨的發生頻率可能提高。雨量減少的地區, 乾旱的可能性昇高。水循環可能加強, 其含意為某些地區的旱澇加劇, 某些地區則減緩。
  4. 中緯度風暴是否加劇或減弱, 則無定論。
  5. 目前的知識無法判定熱帶氣旋及颱風的可能變化。
  6. 較暖的氣候使熱帶海洋較接近聖嬰現象的情況, 類似聖嬰現象的氣候型態可能較頻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